學會簡介

學會簡介

會徽


設 計 者:劉世芬護理師

意 義:它結合了三個圖案—菊花借喻肛門及造口;四個心型開口向內中央形成裂口代表傷口,象徵用心照顧傷口護理;隱藏在主體下方之不規則流體及圓形是分泌物的提醒,需注意分泌物處理以免交互感染,此徽章呈現出本會「傷口」、「造口」及「失禁」護理的三個主軸,闡揚本會以愛心、用心、耐心、熱心及預防感染的護理理念。


台灣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簡介

台灣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,英文名稱為Taiwan Wound, 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es Association (TWOCNA) (以下簡稱本會)。本會成立於2005年3月12日,成立之前身為隸屬台灣護理學會內外科護理委員會之「造口小組」,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大會於台北召開,同年5月完成行政院內政部社會司立案,成為全國性社會團體。

本會為非營利之社會團體,以提升傷口、造口及失禁護理品質及促進學術拓展與國際交流為宗旨。本會之任務為(一)辦理傷口、造口及失禁護理之教育及訓練課程,以提升護理品質。(二)建立傷口、造口及失禁護理專業人員作業標準。(三)審查傷口、造口及失禁護理教育訓練課程,評核後頒發課程學分證明。(四)促進傷口、造口及失禁護理之國際交流。

本會會務組織設理事會及監事會,理事會設理事長1人,常務理事4人,理事10人,後補理事2人;監事會設常務監事1人,監事4人,後補監事1人。理事會下設有會員、學術、編輯資訊、專業發展及財務等五個委員會,各委員會設主任委員及委員若干人;另設秘書處,秘書長一人,專員3人共同推展會務。每年舉辦至少四次理監事聯合會議,研議組織運作方向及工作計劃,並舉辦一次會員大會,向會員報告工作成果。

本會為提升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品質,每年積極在台灣北、中、南、東區舉辦學術活動,分為大型學術研習會及小團體成長營實務分享型式,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授課,提供最新傷造口及失禁護理專業知能及趨勢,均獲得學員正向回應。2010年起成功開辦了世界認證的「台灣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訓練班」,訓練品質獲WCET(Wor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 Therapists)肯定,至今已培訓傷造口及失禁護理師122名。此外,進行臨床相關研究及傷造口及失禁護理師繼續教育,積極推動專業發展及照護品質提升。

本會每年出版電子會訊,於2006年4月啟用網站,不定期發行電子報,於2018年網站更新,加強會員聯繫及服務。辦理學術論文甄選,鼓勵論文寫作發表。積極推展兩岸、國際交流活動,邀請國外專家來台演講,引領會員參與國際會議。2006年始組團參加WCET雙年會,並選派「台灣WCET代表」推動國際專業教育。2019年本會成功籌辦APETNA(Asia Pasific Enterostomal Therapy Nurse Association Conference)國際會議,表現台灣傷造口及失禁護理的實力。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,本會也因應推出視訊課程及長照傷造口訓練,並積極提供衛生福利部長期照護傷造口訓練相關意見,以推展本會宗旨、提供會員服務,共創美好的未來。